5月17日,由華東師大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金磚國家時空數據高可信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行了啟動會暨責任專家聘任儀式。上海市靜安區科委主任周雋、副主任吳啟南,上海市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劉光順、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副總工宗宇偉、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嵐等參會指導。會議由華東師大科技處副處長王華主持。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啟動會舉行
首先,華東師大國際交流處處長周云軒代表學校感謝責任科學家對項目的指導,對靜安區領導與市北高新集團對本項目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的重大支持表示感謝,也感謝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國際合作處副處長Olga Emelyanova親臨現場。周云軒指出,我校正在構建以“教育+”“生態+”“健康+”“智能+”“國際+”五大行動計劃為核心的 “幸福之花”建設藍圖,本項目直接體現了“生態+”“智能+”“國際+”三朵金花,期望項目順利完成,持續發展;并代表中俄印三方聘請了王建宇院士為首席責任科學家,浙江大學何勇教授和東南大學蔡先華教授為責任科學家。

王建宇院士受聘任首席責任科學家

何勇教授受聘任責任科學家

蔡先華教授受聘任責任科學家
接著,項目負責人張雷教授代表上海市多維度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可信軟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叁晟科華(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了項目研究任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以及當前研究情況的總體匯報。張雷重點介紹了近半年以來的兩部分研究工作,第一部分圍繞著空天地一體化感知,從衛星定位導航系實時高精度動態監測、精準時空圖譜信息的快速獲取與處理、多維可視化分析這三方面來解決多源時空數據關聯融合與動態表達不足、時空數據屬性要素自動識別與提取方法缺乏、高可信城市空間信息應用建模的實時性不夠等技術難題,研究和構建高可靠時空數據融合和高可信空間元數據處理新技術方法。第二部分圍繞著從支持城市空間信息建模的海量點云和建筑信息模型協同分析、空間海量時空數據云存儲檢索、城市基礎設施空間信息應用系統設計與應用開發三方面來研究利用分布式云存儲、關系型數據庫和非關系型數據庫實現海量時空數據的有效存儲和快速檢索,實現高擴展、高可用、高性能的時空數據管理,建立面向城鎮精細化管理的全空間應用服務模型。

項目負責人張雷教授作項目匯報
隨后,王建宇院士、何勇教授、蔡先華教授等分別對項目任務、技術難點與研究方案等進行了指導,并提出了階段性過程跟蹤與監督計劃。指出,突破相關關鍵技術及其技術水平的引領性,重視國際合作分工及其知識產權保護,結合應用示范做好技術實施,爭取在俄羅斯與印度實現交叉創新應用。
此次執行的專項是應用示范類,旨在將高性能時空系統及其可信數據應用于俄羅斯、印度為主的城市信息建模和生態監測,同時也借靜安區的“大數據”發展驅動與市北高新科技產業聚集區的助推實現國際合作的百花齊放。

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國際合作處Olga Emelyanova副處長與靜安區科委副主任吳啟南分別講話
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國際合作處Olga Emelyanova副處長代表項目國際合作團隊發言,指出聚焦在具體科研主題和項目上的國際合作是最扎實的一種方式,至今為止已開展了多次聯合實驗,開展了多次學術交流,這對項目的順利完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靜安區科委副主任吳啟南也祝賀了本項目的啟動,并指出希望國家項目更多地落地靜安區,大數據應用為項目的創新技術成果提供了更大的落地空間,期望大學與地方合作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
項目背景介紹:
2016年4月,華東師大張雷教授與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安德烈·魯茨科伊校長就智能信息處理、時空數據應用等技術領域確立了學術合作關系。期間,兩校正式戰略合作,并開展了多場國際合作交流和聯合實驗,實現了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金磚三國之間的多個項目合作。
本項目由華東師大上海市多維度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張雷教授負責,聯合叁晟科華(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印度理工學院盧克里分校共同承擔。研究任務包括中國北斗與俄羅斯格拉納斯等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多模高精度和精密協同定位、時空數據高可信建模、時空數據生態監測、時空數據城市信息等。旨在深化金磚成員國之間的科技創新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層次與水平。
圖文、來源|上海市多維度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編輯|王睿珺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