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學術高地需要一流學術期刊,一流學術刊物本身就是學術問題策源地和學術交流的平臺。5月6日,由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期刊高質量建設主編交流會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區舉行。特邀嘉賓上海大學期刊社社長秦鈉,我校各類期刊、集刊、英文期刊的主編與編輯等四十余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瑞君主持。

我校首次舉辦期刊高質量建設主編交流會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瑞君主持會議
秦鈉以“打造一流學術期刊,助力雙一流建設——以上海大學期刊社為例”為題作主旨報告。從學術期刊在當下媒介環境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出發,秦鈉分享了上海大學期刊社實施集約化管理與運行的發展概況和創新舉措。上海大學期刊社對接“雙一流”建設要求,實施了集約化、信息化、專業化、數字化、國際化的“五化”戰略,建立了“國家隊”“地方隊”“校隊”三個層次期刊梯隊,并創新期刊管理、人才培養、出版運行三大工作機制,加強刊學研聯動,搭建全國社會學專業期刊平臺、上海期刊論壇和上大期刊屋三大服務平臺,推進了高校學術期刊做強、做特、做優,提升了期刊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大學期刊社社長秦鈉作主旨報告
上海大學期刊社近年來在學術期刊出版的國際合作、媒體融合以及信息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給予與會者深刻啟示,到場主編、編輯就如何提升辦刊質量與秦鈉社長一同展開研討。《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主編楊九詮教授提出,各期刊之間的學科背景與運行體制存在較大差異,如何統籌發展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就高校學術期刊而言,應當在尋求共性的同時,尊重各期刊的學術特性,以其特殊功能和身份來推動學科發展。《歷史教學問題》主編沐濤教授表示,《歷史教學問題》憑借我校世界史、中國史優勢學科實力,采取了系列針對性措施提升期刊影響因子,不斷激勵知名學者來稿,以此提升刊物學術質量。《現代中文學刊》主編陳子善教授談到,《現代中文學刊》在2017年首次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后,于今年又一躍進入CSSCI來源期刊,但是仍然面臨同學科學術期刊林立的嚴峻挑戰。因此,要觀察學習其他期刊的長處并揚長避短,這對于找準自身定位有著及其重要的幫助。此外,要綜合考慮期刊文章的影響力,合理確定評價體系,建立長時段考察機制。另外,與會者還就期刊資助政策、編輯團隊建設、期刊采編系統信息化管理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現場討論氣氛熱烈。
主編圍繞期刊高質量建設展開交流研討
吳瑞君針對大家的發言,提出期刊高質量建設的初步設想。她認為,高質量的期刊建設離不開良性的競爭,要建立健全學術期刊的優勝劣汰機制。學校相關部門將保證對學術期刊發展的資助力度,同時也將把期刊質量作為首要評價內容,建立期刊資助與期刊質量提升掛鉤機制,進而推動期刊辦刊質量的提升。
據悉,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將圍繞期刊高質量建設推出編輯工作坊,組織一系列交流研討會,為學術期刊的創新發展提供經驗分享的學習平臺。學校也將著力助推一流學術期刊的建設,充分發揮期刊對學科的影響力和對學術的引領力,為構建中國特色、華師大特點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添磚加瓦。
圖文、來源|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 編輯|王曉榮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