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共有3名畢業生考入華東師大。其中,丁又也同學以423分的高分被華東師范大學物理學類錄取,他堅定的報考選擇和專業理想給招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底,華東師大招辦主任濮曉龍一行來到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向該校授予華東師大優質生源基地稱號。華東師大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院長程亞教授、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劉婕等專程為丁又也等3位新生送上錄取通知書。“我們還將為丁又也這樣特別優秀的同學,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讓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程亞說。

華東師大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院長程亞教授為丁又也送上錄取通知書
“優秀的學生應該去做老師!華東師大最合適我”
丁又也想要做老師的想法,并非一時興起。他的同學和老師很多人都知道丁又也要報考華東師大。而423的高分成績出來后,也有很多人建議丁又也可以考慮其他規劃選擇。
“其實我認真了解過各個學校的情況,我覺得華東師大最合適我。”丁又也說:“一方面,華師大的師范專業性比較強,學術交流的氛圍也好;而我自己對教育改革特別感興趣,上海的教育改革也比較超前,未來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我也了解到學校有學科教育(物理)專業的教育碩士,對我來說也是很明確的方向。”
說到當老師這個話題時,丁又也的眼神里始終閃耀著光芒。“我知道以我的分數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但我更想把專業扎根在一線基礎教育。很多人勸我說,可能做科研聽起來比較高端,但我并沒有把做科研和當老師定義在不同的系統里。而老師這個職業,在我心里永遠是更重要的。”
丁又也總會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這讓人又感動又驚訝,在他心中應該有個溫暖的使命。“目前的教育系統缺少扎扎實實在一線教育的工作者,缺的是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因此我覺得優秀的學生應該去做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國家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丁又也說。

丁又也現場發言
“從初中開始,我就會有意識觀察老師是怎么上課的”
因為外婆一直在基礎教育領域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丁又也跟著外婆在課堂內外遇到了許多非常優秀的老師。從幼兒園到高中,他細心觀察每一位教過他的老師。這些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付出的老師們,在講臺上釋放的熱情深深打動了丁又也,讓他對教師這一職業非常向往。
初中時,丁又也因為成績優異,總是會被老師叫上講臺給同學們解題;上了高中,老師們還曾請他試講過語文、物理和英語的新課。每一次上臺的機會,丁又也都特別珍惜。“我盡力表現,特別有成就感,可能是一次又一次走上講臺的成功經驗,強化了我要當老師的意愿”。

丁又也解題的工整板書
當問到講課前會如何準備時,他的答案讓人驚訝,“其實我從初中開始,就會有意識去觀察老師是怎么上課的,比如如何設計課堂的活動來呈現知識結構。”
“我個人還挺喜歡用黑板板書的。”丁又也能寫一手好看的黑板板書。“即便未來教學設備多先進,我肯定還是會用黑板板書。書寫的過程其實非常重要,它可以帶著孩子們去思考,教學體驗也會更深刻,而不是PPT一翻就過去。”

丁又也(左一)中考數學滿分,和恩師數學老師劉伶俐合照
“薪火相傳大概就是這個模樣。”丁又也感謝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這么多好老師,因為他們在課堂上的精彩講課,讓他明白講臺上的每一分鐘都可能會給孩子們帶來學習上、思維上新的認知與熱情。
這個暑假,丁又也開始研究起各地中學教材,甚至已經開始自學《中國教育史》《教育學基礎》等大學專業書。

丁又也自學大學專業書
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丁又也簡簡單單說了四個字:“教書育人”。所謂“教書”,希望能給孩子們更好地呈現知識的面貌和架構,所謂“育人”,希望能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孩子們合適的態度和觀念,“我不想用‘正確’這個詞,我覺得‘合適’這個詞更好些,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我還沒想好‘好老師’該是什么模樣,這也是未來我求學路上想要努力的方向。”丁又也說。
圖|招生辦公室 文|金亞珺 來源|招生辦公室 編輯|吳詩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