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東師大校慶68周年之際,10月18-20日,“第十六屆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學術年會”在校開。此次會議由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論與方法工作委員會與華東師大聯合主辦,由華東師大地理科學學院、地理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地理學會共同承辦。本次大會以“地理信息新時代與智慧城市”為主題,緊扣地理信息科學理論、方法、技術、應用及產業化等多領域議題,展開為期三天的學術交流與探討。此次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208家單位1800余名從事地理信息與遙感及其應用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前來參會。
10月18日,大會以“院士論壇”拉開帷幕。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王建宇院士、香港大學葉嘉安院士受邀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由地理科學學院院長劉敏主持。會后,校長錢旭紅院士與三位院士進行了座談,他向院士們介紹了華東師大的發展歷程以及目前正在推進的聚焦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和國際前沿重要問題的“教育+”“生態+”“健康+”“智能+”“國際+”五大領域。他表示地理學一直是華東師大的傳統優勢學科,作為我國開展GIS理論探索與方法應用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華東師大的地理信息科學應當且能夠承擔起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發展的重大使命。

校長錢旭紅會見參會院士

地理科學學院院長劉敏主持院士論壇
李德仁院士作了題為“GIS的未來:智慧GIS”的學術報告。報告系統回顧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歷史發展,介紹了現狀并展望了智慧GIS的未來。他指出未來GIS發展方向仍然以動態管理、實時分析為主,通過海量傳感器的實時實地動態數據進行GIS分析,進入動態、實時的智慧時代。

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作題為“GIS的未來:智慧GIS”的學術報告
王建宇院士作了題為“光的極限探測及其在空間通信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報告首先介紹了國內外星載激光雷達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光的極限探測技術在空間量子通信技術領域的重要應用,詳細介紹了我國天地實驗系統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墨子號”,重點講解了其中的核心關鍵技術及相應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王建宇院士作題為“光的極限探測及其在空間通信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
葉嘉安院士作了題為“Big Data and Smart Cities”的學術報告。報告指出隨著智能手機、無線網絡(WiFi)、物聯網(IoT)的發展和普及以及傳感器性價比的提高,我們已經身處在一個智慧社會。大數據應用存在的挑戰是數據的獲取,以及與其他數據源的結合和可靠性。而智慧城市系統的建設對城市建設與規劃具有深刻的意義。

香港大學葉嘉安院士作題為“Big Data and Smart Cities”的學術報告
19日上午,年會的大會報告和分會場專題報告舉行。地理科學學院院長劉敏、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王增寧、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論與方法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陸鋒和吳華意分別致辭。隨后,陸鋒和吳華意主任委員分別主持了大會報告。

嘉賓致辭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王鶴荀、中國地質大學王力哲教授、北京大學趙鵬軍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張立強教授、武漢大學沈煥鋒教授、中山大學程曉教授、武漢大學邵振峰教授、華東師大余柏蒗教授、成都理工大學楊武年教授、北京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宇翔、上海地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鋒、易智瑞(ESRI)(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沙志友作大會報告。

大會報告
會議組織了大數據時代的定量遙感,空間認知與空間推理,室內定位與位置服務,城市雷達遙感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城市社會感知,城市綜合感知與服務,城市群空間信息服務,地理大數據挖掘與時空模式發現,夜間燈光遙感信息處理、分析與應用等26個專題研討會,安排了188場專題報告,充分展示了我國地理信息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會場專題報告
學術沙龍環節由蘭州交通大學閆浩文教授主持,沙龍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鋒研究員,武漢大學吳華意教授,華東師大劉敏教授、黎夏教授,成都理工大學教授楊武年,中山大學教授程曉,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方濤,河海大學副教授張曉祥,浙江大學副教授杜震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唐榮林等多位專家,圍繞“GIS階段/時代劃分的標準”“智慧與GIS的關系”以及“GIS的未來”等議題開展了深度的討論。

學術沙龍
為鼓勵廣大青年教師與研究生,大會舉辦了青年教師論文競賽和研究生論文競賽。經過與會專家的認真評審,來自香港大學的張鴻生和北京師范大學的趙文智獲得了青年教師組的一等獎。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李露凝和深圳大學的林浩嘉獲得了研究生組的一等獎。本次大會還設立了海報交流比賽,6個場次共計99張海報參展。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的郎垚和武漢大學的馮明翔獲得了海報競賽一等獎。頒獎環節由華東師大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李響教授主持,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論與方法委員會主任委員陸峰教授和吳華意教授向獲獎者頒發了證書。

青年優秀論文頒獎
此外,本次大會推出了GIS理論與方法年會小程序,該程序由深圳大學廣東省城市空間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與華東師大地理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開發。小程序極大地方便了與會者通過手機查詢會務相關信息,獲得了參會師生的一致好評,會議期間最高訪問量達2萬人次。為了表彰深圳大學為大會做出的杰出貢獻,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論與方法委員會秘書長秦承志教授及桂志鵬教授特向其授予特別貢獻獎。

特別貢獻獎頒獎
20日下午,閉幕式由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理論與方法工作委員會主任、武漢大學吳華意教授主持。劉敏教授將會旗交接給下一屆年會承辦方浙江大學杜震洪副教授。

會旗交接儀式

第十六屆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學術年會在校召開
“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學術年會”為一年一度的“學術沙龍式”研討會,是目前國內GIS界最盛大的學術研討會。本屆大會為第十六屆大會,會議的順利舉辦充分體現了華東師大地理科學學院堅持的“立足上海、面向全國、接軌國際”的發展宗旨,為進一步推進我校雙一流學科建設,推動GIS與智慧城市的交叉融合發展,規劃GIS的美好未來,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圖文、來源|地理科學學院 編輯|張晶晶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