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展示我校學生社會實踐成果,9月29日晚,“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國”華東師大主題社會實踐青春分享會在中山北路校區科學會堂舉行。華東師大學子分享了他們扎根中國大地,踐行使命擔當的社會實踐活動,并一起唱響《我愛你中國》,用青春奮斗和實踐行動向祖國告白。
從麗娃河畔到祖國邊疆,華東師大學子用實踐征途告白祖國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國”主題社會實踐青春分享會現場
校黨委副書記楊昌利對同學們的社會實踐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同學們要有大格局,自覺地圍繞國家戰略、上海市重點工作任務開展實踐;要做奮斗者,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參與重點地域和重點行業的建設;要做領軍者,發揮自身所長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創新,打造品牌和特色。

校黨委副書記楊昌利致辭
今年暑期,華東師大共有330支隊伍,2300多名學生奔赴全國20多個省份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與此同時,130多名學生積極參加上海市11個區“大學生暑期掛職”活動。各團隊深入基層,實地走訪,通過圖片、視頻、歌曲和情景短劇等豐富形式呈現項目成果,激發青年愛國之心和責任意識。


全場合唱《我愛你中國》
扎根基層為人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青年一代的信念與理想,華東師大社會實踐團隊深入祖國扶貧攻堅第一線,用智慧與奉獻書寫時代的榜樣。
光華書院31名黨員發起的實踐團隊以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聚焦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干部、優秀企業家、模范青年以及新中國從貧窮到富有、從弱小到昌盛的歷史見證者,調研全國各地“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具體實施情況,走訪了16個省的33個地區,形成70篇獨立的人物訪談,共計147485字,編撰成《70年,70人,共筑脫貧攻堅魂——走近脫貧攻堅第一線訪談錄》。另一支隊伍聚焦于3個貧困程度不一的地區——已經實現脫貧的河南欒川、正處于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黃平以及即將脫貧摘帽的云南施甸,走訪了21個村,形成的訪談座談記錄達到132557字,形成一篇關于貧困地區脫貧工作共性問題及對策探究的論文,調研成果得到了當地的高度認可,實踐也受到17家媒體的支持與報道。

林祉恒同學講述脫貧攻堅實踐調研

王書琴同學講述脫貧攻堅實踐調研
大夏書院的學生實踐團來到山東省冠縣孔李莊走村串戶,到田間下企業,調研鄉村扶貧實況,并就鄉村發展的文化添力進行考察,尋求鄉村發展的解決方案。分享會的現場,山東省冠縣孔李莊黨支部書記王道詳給“00后”講起了共和國的故事,講述脫貧攻堅第一線的真實故事,并勉勵青年一代要“千好公為先,小我融大我,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風雨”,在日常行動中,在人生選擇時,都能主動將“小我”融入“大我”,融入到共和國發展的進程中去;要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在人生的旅途中樹立正確目標,把握精準航向,才能駛向理想彼岸。

王子實同學講述振興鄉村實踐項目

王道祥書記講述他的奮斗歷程
赤子之心織錦繡,用所學反哺家鄉
伴隨著阿卡貝拉《稻香》的美妙歌聲,“同心 同語 同行”新疆少數民族兒童國家通用語言夏令營的志愿者們展示了他們的支教項目。從2015年起,教育學部本科生古麗米熱·阿爾肯在家鄉新疆哈密馬場村開辦了愛心國家通用語言補習班,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從此便持續開展多年。在兒童語言教育專家周兢教授的指導下,團隊開發出10門核心課程,編纂多本文本材料,提升學生語言閱讀和聽說能力。同時還建立了“云課堂”,實現遠程教學。今年的20名志愿者分赴新疆喀什和新疆哈密兩所鄉村小學,為200余名兒童帶去精彩的夏令營。夏令營為促進民族團結、“五個認同”打下堅實基礎,也受到的央視的長時間報道。

志愿者們演唱阿卡貝拉《稻香》
華東師大崗拉梅朵藏文化社的同學們則是回到西藏日喀則,為家鄉小朋友帶去新穎的課程,這也是他們“雪域高原鑄師魂”項目開展的第九個年頭。項目負責人旦朗在分享中講到:“我們有幸聽到小朋友們能夠用藏語流利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國》。我們給孩子們講解了五星紅旗的寓意,讓孩子們明白我們如今無憂無慮的生活,充滿和平和愛,能夠安心學習,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們身后偉大的祖國,我們必須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用真誠和智慧行動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分享會現場,崗拉梅朵藏文化社的同學們為我們帶來了愉快的歌舞表演。

崗拉梅朵藏文化社歌舞表演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音悅之聲”實踐團隊連續三年關注來滬隨遷子女群體的社會適應能力,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以“改善社會適應性”為目標,結合音樂教學和傳統心理課程,陪伴和幫助流動兒童能夠長成一朵朵美麗的太陽花。

張哲瑋同學分享“音悅之聲”項目

“音悅之聲”團隊合唱《奉獻》
不忘初心銘歷史,用青年之聲傳遞愛國之音
上海是中國革命的啟航地之一,如何結合自身專業把上海的紅色歷史故事講好,一直以來都是我校學子在社會實踐中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吳婷同學講述紅色新旅實踐項目
大夏書院“紅色新旅”實踐團隊根據景點間的歷史脈絡,設計了涵蓋13個紅色景點的4條主題路線,撰寫講解詞共計3萬余字,其中一段講解視頻還在網上獲得了超過1萬+播放量和1千+點贊量。在線下,實踐團隊自制了各景點的文創產品,增強了可觀性、互動性和參與度,為傳播歷史文化貢獻了一份力量。

段麗蓉同學分享歷史課堂實踐項目
孟憲承書院學生團隊結合自身教師實踐經驗,以歷史事件為主線,結合相關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等訊息,設計出《百年中國看上海:家國情懷培育視角下的中學歷史課堂實踐化探索》實踐性歷史課程,為“德育融入課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讓課堂不僅是教書的媒介,同樣落實為育人的載體。

學生飾演李大釗發表演講《庶民的勝利》

學生飾演陳獨秀為“德賽二先生”辯護
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實踐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前往青海省格爾木市開展新思想宣講活動。他們開展了農業基地脫貧考察、走訪長江源村村民、考察原始地質地貌、義務支教社區兒童等活動,又將專業所學與舞臺表演完美融合,為鹽湖工業區的工人們帶來了新穎的情景黨課,深受好評。分享會的現場,同學們帶來了情景黨課《不忘初心》,這段歷史劇仿佛帶我們穿越到了上個世紀黑夜如磐的歲月:穿著長衫、蓄著須的李大釗正在激情演講“庶民的勝利”,文質彬彬的陳望道一邊琢磨《共產黨宣言》的譯法,一邊出神地把棕子蘸向墨汁,還吃得香甜……

校黨委副書記楊昌利為最佳項目頒獎


校長助理、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斯陽和學工黨委書記、學工部部長余佳為優秀項目頒獎


教務處副處長徐世猛為優秀指導教師頒獎




后勤保障部副部長江鐵鋒、校團委書記俞虹為優秀個人頒獎
分享會上對今年主題社會實踐中的優秀個人和項目進行了表彰。共有44名學生榮獲“社會實踐優秀個人”,22名教師榮獲“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10個項目獲評“最佳項目”,19個項目獲評“優秀項目”。

四名青年結合自身經歷向祖國告白

華東師大學子用實踐征途告白祖國
分享會的最后,四名青年結合自身經歷向祖國告白。精密光譜國家重點實驗室鄧澤江博士致力于為國家的光學事業和航天事業潛心鉆研,軟件學院毛俠博士牢記“科技興邦”的初心,將在科研成果轉化的道路上扎實向前;孟憲承書院段麗蓉立志成為中學教師,奉獻基礎教育;中文系劉曉梅從部隊歸來,將堅守忠誠和勇敢,以奮進之聲,傳愛國之音。在他們的帶領下全場一起告白:“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我愛你,中國!”,并一起唱響《我愛你中國》。
圖文、來源|團委 編輯|張晶晶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