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聯合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落下帷幕。我校獲優秀組織獎,傳播學院2016級廣電專碩學生劉賽航的音頻作品《不忘初心,愛行萬里》獲音頻類作品一等獎,指導教師為傳播學院馬力副教授。

傳播學院劉賽航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音頻類作品一等獎
以下是劉賽航同學和大家分享的創作經歷和感受。
記者:什么樣的契機讓你決定參加這樣一個比賽呢?
劉賽航: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傳播學院為播音專業的同學提供了很多歷練自我專業能力的實踐機會。在導師的推薦下,我有幸主持了師大資助中心舉辦的“王云”獎學金頒獎典禮。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活動順利舉行,我的主持工作也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通過這次活動與資助中心的老師們結緣。這次由教育部主辦的“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比賽就是在資助中心老師們的鼓勵下報名參與的。
記者:和我們聊一聊作品的創作過程吧。
劉賽航:比賽設置了音頻類獎項,我的專業是播音主持,自己也熱衷于朗誦藝術,所以我也想利用好自身的專業優勢,代表華東師大參賽,為學校和學院爭光。當我拿到《不忘初心,愛行萬里》這首詩的時候,我就很有感觸。因為這首詩歌頌了為學生無私奉獻的老師們,在朗誦作品的錄制過程中就有很強烈的代入感,我的腦海里不斷閃現與傳播學院老師們一同度過的難忘時刻,把充沛的情感融入到對于作品的表達中,這部作品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現了出來。
記者:你覺得參加這次比賽自己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劉賽航:最終有幸榮獲一等獎,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鼓勵,更是對我們學院老師們辛勤付出的肯定。這是我收到的最完美的畢業禮物。
記者:作品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有什么感受和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劉賽航:因為我讀的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再加上到了研究生階段,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也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所以我有計劃地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在媒體一線進行了專業實踐。而且隨著實踐越來越深入,就越發現理論知識以及基本功的重要性,當在實踐中面臨困惑時,自己也養成了在理論中尋求答案的習慣,不斷反思總結,以便下次更好地運用到實踐當中。而每一次專業賽事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對于自我在求學階段的一次檢驗。
圖文、來源|傳播學院 編輯|王?,B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