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華東師大“國際治理與商務”中挪俄三方聯合培養碩士項目啟動儀式在理科大樓A416室舉行。校黨委書記童世駿,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劉軍,挪威諾德大學商學院高北中心主任Frode Mellemvik,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代辦Hedda Himle Skandsen,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項目與傳媒官員黎楚蒙,國際教育中心主任黃美旭、國際交流處副處長王素斌、研究生院招辦主任華春燕等相關人員以及首屆項目中方學生參加啟動儀式。儀式由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昕副教授主持。

中挪俄聯合培養碩士項目啟動儀式舉行
劉軍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項目從策劃到合作談判完成的過程,對中挪俄三方為促成項目并最終簽署合作協議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謝。據他介紹,從2015年開始,三方高校進行了多輪合作談判。通過實地互訪,配合運用互聯網通信等多種方式,克服種種困難,就三方聯合培養的模式、課程、培養方式等環節進行了全方位的協商和評估。該項目的跨學科、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突破國內傳統的雙邊聯合培養模式,具有較大的開拓性和前瞻性。

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劉軍致辭
挪威諾德大學商學院高北中心主任Frode Mellemvik教授對華東師大表示感謝。他強調,該聯合培養項目的成功啟動,離不開任何一方的貢獻。Frode Mellemvik特別對即將前往挪威學習的新生們提出了建議,他希望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中多提問、多思考、求創新,努力在國際關系領域有所成就。

挪威諾德大學高北中心主任Frode Mellemvik致辭
中挪俄“國際治理與商務”聯合培養項目首屆學生劉蕓宏作為代表發言。她分享了自己選擇、報考中挪俄聯合培養項目的心路歷程。作為第一屆參與項目的學生,她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充滿憧憬和期待。

中挪俄“國際治理與商務”聯合培養項目首屆學生劉蕓宏作為代表發言
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代辦Hedda Himle Skandsen在致辭中強調,近年來中挪兩國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多,她期待中挪之間繼續在學術、文化方面進一步加強交流,并對即將赴挪學習的中國學生表達了衷心的祝福。

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代辦Hedda Himle Skandsen致辭
最后,童世駿致辭。他通過講述自己三十年前赴挪威攻讀博士學位的經歷,輕松幽默地將啟動儀式推向高潮。他對中挪俄三方工作人員的努力與付出表示高度贊揚,并表達了繼續加深中挪俄三方合作的意愿和期待。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童世駿致辭
挪威諾德大學源自于諾爾蘭大學、諾德-特倫德拉格大學院以及內斯納大學院的三校聯合,在發展地區關系網絡上很有經驗。諾德大學擁有一所以北極地區熱點問題為導向的國際研究所——高北中心,每年4月舉辦的國際論壇,是參與北極開發和保護的利益相關者進行合作的重要平臺。被譽為“俄羅斯外交家的搖籃”的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課程設置前衛而富有現代性,是俄羅斯第一所加入“歐洲大學聯盟”的高校。通過完全地整合進“博洛尼亞進程”,該校嚴格遵守歐盟制定的標準,給予交流生的學分是全世界高校認可的。設有“教育部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智庫”“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等重要研究機構的華東師大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作為我國俄羅斯和歐洲研究的重鎮,近年來每年派出大批學生赴挪威和俄羅斯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奠定了扎實的互訪合作基礎。

我校啟動中挪俄三方聯合培養碩士項目
華東師大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與挪威諾德大學商學院、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合辦的中挪俄“國際治理與商務”全英文三方聯合培養碩士項目,將結合三國三個高校的優勢學科——中方的國際關系專業、挪威的國際商務與管理、莫斯科的國際能源與地區治理,培養具有較強研究能力、廣泛國際視野,適合在涉外部門、智庫、大型跨國公司的國際交往及政策分析部門工作的專門人才,以及未來的知華親華友華的國際領袖人才。項目采用“1+1+1”的培養模式,三方學校每年各自招收10名學生,學生第一學期在各自母國就讀,第二學期在挪威諾德大學學習,第三學期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就讀,第四學期開始到華東師大學習。項目將依托已經完備的學分互換制度為學生完成學業提供服務。同時,三方經過多輪研討對各自的課程進行對接,設計了一套專門針對本項目的國際化課程體系,由中外導師聯合授課、聯合指導。完成三方規定的學分后,學生可以獲得三方院校聯合頒發的培養證書。我校在今年率先啟動試運行該項目。
圖|馬巖峰 文|劉婧雯 來源|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 編輯|張晶晶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