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25日,我校世界史學科海外工作站之日本站(早稻田大學)第二期學術工作坊舉行。歷史學系系主任孟鐘捷等6位教師與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綜合學術院圍繞主題“世界歷史與現代社會”展開深入探討。期間,歷史系代表團還訪問了日本教科書研究中心。
6月21日,副校長汪榮明帶領包括歷史學系代表團在內的一行12人訪問了早稻田大學,與早稻田大學理事兼副校長弦間正彥教授進行了會談。隨后,代表團與社會科學綜合學術院院長劉杰進行了座談,討論校際及院系間交流合作事項。

世界史學科海外工作站之日本站(早稻田大學)舉行第二期學術工作坊

第二次聯合工作坊與會雙方代表
6月22日,第二期學術工作坊以“世界歷史與現代社會”為主題,分三個環節展開研討。上午的學術分會由社會科學綜合學術院寺尾健一教授主持。劉杰和孟鐘捷分別致辭后,中方學者孟鐘捷教授、李孝遷教授、李磊教授、李月琴副教授和王悅博士分別作學術報告。
孟鐘捷圍繞“德累斯頓大轟炸之爭”展開討論了歷史認識的三個問題,即認識主體資格、認識價值以及認識方式的選擇等,提出二戰這一國際事件的認識主體應由“人類命運共同體”來擔當,認識價值應該從復仇心理向共存意識轉化,而復合、理性及辯證的歷史邏輯才是二戰記憶“真實性”的保障。

孟鐘捷教授作學術報告
李孝遷指出,中國近代史研究受到了日本學界的很大影響,隨后以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的編撰為例討論了歷史敘事模式的發展變化,提出了關于歷史書寫的重要觀點:不僅要分析歷史書寫的敘事內容,更為重要的是要理解歷史書寫的敘事模式、為誰而寫、為什么要寫的問題。
李磊從觀念層面入手,用《三國遺事》中記載的新羅人對唐朝的記憶與想象,來描繪新羅人在認同唐朝天下意識的同時又把唐朝解讀為“帝國”的微妙心態,并以此啟示東北亞區域一體化的困難和基礎。

李磊教授作學術報告
李月琴詳細講解了日本“明治維新”一課在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學歷史教材以及中學課堂中是如何規定并進行教學的,指出了歷史教學第一線的重要性。王悅對研究羅馬起源及發展歷史的重要史家李維的敘事形式進行了分析,通過強調紀念物在李維寫作手法上的有效運用,從可視化視角分析了李維敘事形式的獨到之處。
對上述報告,日方學者鄭成學術院準教授逐一作出點評。
當日下午的學術分會上,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中野忠、同學術院格魯·安德森教授和劉杰教授分別作學術報告,孟鐘捷和君塚弘恭學術院準教授作點評。中野忠從英國經濟史的角度分析了歐洲產業革命發生的歷史原因,強調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歐洲的礦區離城市比較近)為產業革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安德森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后到50年代日本文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及其局限性,指出這一時期日本文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促進了60年代以后的“民眾史”及“社會史”研究的興起,并促使了戰后歷史學的巨大變化。劉杰指出克服歷史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和解仍然是東亞需要完成的課題,以和解學為基礎提出了“新新史學”,并概括出其四個特點:具有跨越國界的全球史特點,應對歷史敘事的“大眾化”時代的需要,融合多樣學科的跨學科特點,以及史料多樣化的特點。

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中野忠作學術報告
第三個分會上,雙方專門就今后交流合作進行了討論,會議由劉杰主持。孟鐘捷依據院系間交流合作協議探討了雙方可推進的交流合作方式,提出對教師互訪、學生互派以及聯合工作坊連續定期舉行等共同研究的推進。雙方就交流合作方式進行了討論,確認了事務開展等細節,一致認為將著力促進雙方交流合作活動的定期化和機制化。



歷史學系代表團訪問教科書研究中心
6月24日,代表團訪問了位于東京都江東區的公益財團法人?日本教科書研究中心。該中心常務理事兼教科書圖書館館長辰野裕一介紹了研究中心的發展歷史、工作宗旨、研究特色,以及當前研究課題的進展情況。孟鐘捷表示,希望借此次訪問建立起有效溝通平臺,推進雙方長期的交流合作機制。辰野理事表示希望與華東師大歷史學系建立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進一步開展更為多元深入的合作交流活動。雙方一致表示了對資料共享、科研人員交流以及信息溝通等合作細節的期待。
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世界著名研究型綜合大學,是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面向世界TOP100的A類頂尖校,與86個國家和地區的539所大學和機構締結校際交流關系。
華東師大世界史學科于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同年成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在2017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世界史學科獲得A+。2018年,入選上海市高峰I類計劃。2018年11月27日,歷史學系與該校社會科學綜合學術院簽署院系交流協議,計劃在共同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并舉辦了第一期聯合工作坊,規劃了未來的合作方向。
目前,華東師大世界史學科建有五個海外研究中心,除日本早稻田大學外,歷史學系先后在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德國奧格斯堡大學、越南國家大學-人文社科大學、非洲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成立了工作站(海外學術研究中心)。孟鐘捷表示,海外研究中心是國際合作形式多樣化的重要體現之一,有利于中國學者在國際學界闡述研究成果,發出中國聲音。工作坊計劃后續將把成果結集成冊,用中英雙語出版。
圖|歷史學系 呂安琪 文、來源|歷史學系 編輯|張晶晶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