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華東師大聯合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長江口大保護與綠色發展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云、鈕新強、胡春宏、李華軍,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夏軍,以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專家共100余人參加了會議。

長江口大保護與綠色發展高端論壇在滬舉行

兩院院士出席高端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出席論壇并代表主辦方致辭。錢旭紅指出,在全球關注生態環境和長江大保護作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舉辦“長江口大保護和綠色發展高端論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長江大保護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代表主辦方致辭
錢旭紅介紹,在過去60年的發展歷程中,華東師大在我國海岸帶保護和開發、三峽工程的河口環境影響、港口航道選址與建設、河口水庫建設、濕地保護和修復等領域發揮了科技支撐作用,為我國沿海地區的資源開發、重大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成為引領國內河口海岸創新研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與此同時,我校相關學科的發展與崇明、橫沙的建設發展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新世紀以來,我校主動對接崇明生態島建設需求,為崇明生態島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
錢旭紅指出,自2011年以來,在包起帆院長的帶領下,華東師大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聚焦長江口的新橫沙,圍繞河勢穩定、生態保護、資源利用、空間留白和綠色發展等關鍵問題,聯絡多方研究機構和專家,組建研究平臺,開展了持續、深入、系統的研究,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階段性成果。目前,該研究院正在承擔上海市科委新一輪的研究項目,著重對河口疏浚土資源利用和新橫沙灘面生態培育開展研究。新橫沙作為上海未來的發展新空間,不僅是上海的機遇,也是全國的機遇。錢旭紅表示,華東師大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包起帆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開展有關長江口新橫沙的各項研究,并期待作出更為出色的成績。
隨后,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董事長侯曉明代表協辦方在大會上致辭。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董事長侯曉明代表協辦方致辭
論壇的上半場由華東師大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院長包起帆主持。他結合項目組的研究工作,作了題為“航道疏浚土利用和新橫沙生態基底培育研究情況”的報告。他指出,長江口綜合整治與疏浚土利用已經取得成效,但新水沙環境下長江口大保護和疏浚土資源化生態化利用正面臨困境;基于長江大保護戰略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橫沙大道外延、淺灘護灘、基底塑造的生態工程是實現疏浚土資源化利用的對策方案。他在分析了相關問題后,對長江口航道疏浚土的資源化利用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明確相關部委落實長江口航道疏浚土資源化利用協作機制,二是迅速推動以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長江口生態工程立項,三是加快推動將長江口航道疏浚土資源化利用納入上海“十四五”規劃。

華東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部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院長包起帆主持會議并作專題報告
隨后,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口及環境工程研究室主任徐群、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院港航研究所執行所長陳海英、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沙晨燕分別就“長江口河勢新格局環境下灘槽保護研究”“橫沙東灘灘涂整治情況”“新橫沙灘涂生態系統健康及保育需求研究”作了專題報告。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口及環境工程研究室主任徐群作專題報告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院港航研究所執行所長陳海英作專題報告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沙晨燕作專題報告
論壇的下半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張建云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首先作“長江口綜合治理與實踐”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作主旨報告
鈕新強的報告分為“治理現狀”“存在問題”及“治理探索”三個部分。關于新時代長江口規劃,他認為,規劃主要研究內容是生態保護、淡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航運發展、河勢控制與防洪排澇。他在報告最后指出,保護好長江口是上海市落實長江大保護最重要的任務,應從有利于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有利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角度,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想為統領,按照“多規合一”理念開展長江口綜合治理系統,加快長江口航道新格局和生態大保護圈建設,確保長江口生態良好、航道暢通、河勢穩定、供水安全。
主旨報告后,與會院士分別發表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春宏指出,長江大保護是國家戰略,要提高認識,做好工作。首先,泥沙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長江口每年產生相當數量的疏浚土,但正在變少且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應該充分利用好疏浚土。用疏浚土形成新橫沙,不僅充分利用了資源,也為上海市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土地儲備。其次,保護洲灘是長江大保護最基本的任務。泥沙大幅度持續減少,對長江口河勢和洲灘沖淤變化帶來相當大的影響,要在規劃上早做準備。第三,現在的長江口是高度人工控制的河口,人工控制能使河勢格局得到很好的穩定。新形勢下的河勢穩定不能完全依賴自然,通過人工進行一些干預,也是生態大保護的積極應對措施。他建議后續加強對生物鏈完整系統的監測,用數據說話;此外,深水航道今后的疏浚量穩定在多少,疏浚土與生態陸域所需要的泥沙是否匹配,都要進行深入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春宏講話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桂建芳表示,看到新橫沙現場感覺很壯觀。有關方面在長江口深水航道上做了很多工作,經過十多年的吹填也形成了新橫沙。長江口近二十年的變化,有明顯向好趨勢,但潛在危害依然很大,開展有關工程要慎重,前期的調研評估非常重要。如果把新橫沙低、中、高灘的布局和水生物的棲息地做好,模擬天然生態環境和功能,就能既保證航道,又利用疏浚土,還能為水生物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桂建芳講話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夏軍認為,長江口大保護是長江大保護的重要部分,陸海的統籌也是長江大保護綠色發展的核心問題。他對到新橫沙現場考察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長江口大保護陸海統籌要有戰略眼光,要做戰略規劃。長江口的大保護包括新橫沙,以新橫沙為抓手,還要有更高層次的運籌,從而推動對資源的利用。第二,航道疏浚土的利用和生態濕地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要對河口近海的生態環境開展更加細致的研究。在不影響長江口近海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倡導疏浚土資源的利用,尤其是生態綠地的建設。第三,如有可能,以新橫沙為抓手,中國工程院和科學院針對河口大保護做高層次的戰略咨詢。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夏軍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表示,第一,疏浚土應該充分利用好,特別是能夠造出一個新的生態陸域。第二,整個長江口非常重要,特別是上海這樣一個大城市,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尤其要把有關的機理和現象搞清楚。第三,要做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規劃,要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關鍵水道、港口布局、以及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開展研究,既要保證經濟發展,還要能生態保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講話
鈕新強院士在交流環節還指出,第一,國家和上海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長江口新的復雜條件下河口演變規律的科學研究。第二,他非常贊成疏浚土的科學利用,變廢為寶,建設生態基底。但如何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基底,還需要有深入的科學認證、科學規劃、科學設計、科學建設的程序。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講話
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周建國也在會上作了講話。周建國認為,這次論壇,首先是院士云集,有戰略高度;其次是主題鮮明,長江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開發,而是保護中的開發;此外,這次論壇也為上海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周建國指出,長江口大保護涉及多個部門,包括自然資源部、水利部、交通部,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改委。要把大保護下的綠色發展納入到新一輪的長江口綜合整治規劃之中,新橫沙是一個創新。水沙資源的綜合利用,切入點是穩定河勢、穩定航道,保護資源、保護環境。項目組提出的方案為上海未來發展奠定了很好的戰略空間和戰略目標,他建議深化后納入到長江口綜合整治規劃中。

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周建國講話
最后,張建云院士作總結講話。他表示看了新橫沙后收獲很大,各位專家提出了明確的觀點與中肯的意見。他指出,第一,這個論壇強調的還是保護。灘涂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蓄洪、消浪、穩定海堤、緩沖風暴潮侵襲、保護生態多樣性、緩解環境污染的作用。新橫沙的灘涂還是要采取保護的措施。第二,深水航道的維護是每年都必須做的,泥沙是重要的寶貴資源,拋棄是十分可惜的,并且直接拋海對河口地區的生態有嚴重的影響,應該考慮疏浚土的科學利用。新橫沙生態基底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案,需要系統的優化和細化,充分考慮疏浚土的利用,充分考慮橫沙生態功能。第三,關于新橫沙定位,通過建設保護的措施,把新橫沙建成國家和長江口的生態大保護的示范,建成長江口生態基底和保護區,并明確要采取的保護措施。在項目組提出的方案中,對淺灘、中灘、高灘要作進一步的深化、優化研究,留一些生態工程在里面,通過這些工程提出保護的目標和保護的程度,這樣有利于后續的推動。張建云在講話中對下一步如何開展工作也提出了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張建云作總結講話
論壇前,與會院士及領導專家70余人前往新橫沙工程現場進行考察。

新橫沙鳥瞰

新橫沙生態環境

華東師大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院長包起帆向與會專家介紹新橫沙工程情況


高端論壇與會者在新橫沙工程現場考察
出席本次論壇的還有交通運輸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局長任建華、上海市城投集團總工程師胡欣、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左學金,華東師大科技處處長張桂戌、經濟與管理學部黨委書記岳華、經濟與管理學部常務副主任周勇、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院長何青等。本次高端論壇由華東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部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承辦。
圖|肖啟玉 彭德艷等 文、來源|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 編輯|彭佳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