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聯合舉辦了首屆華東師大教學創新開放日。本屆教學創新開放日主題聚焦“新技術助力課堂教學改革”,校內外200多名一線教師參加了活動。

首屆華東師大教學創新開放日舉辦
開放日由教務處副處長譚紅巖主持。譚紅巖表示,學校早做籌謀,積極對接教育部一流課程“雙萬計劃”,目前我校20%的本科生課程基于“大夏學堂”在線課程平臺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為申報“混合式金課”奠定了基礎。學校鼓勵教師實施混合式教學,下學期共開設8門混合式課程,鼓勵更多的教師進行混合式教學研究,開設混合式課程。
六場聚焦混合式教學的教學報告會
首屆教學創新開放日,共有兩類活動。第一類是教學報告會,由校內外一線教師主講六場報告。首場報告由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姜曉東解讀《華東師范大學混合式課程標準1.0》,包括七大類,三十個指標,對教師來說,既是規范,更是課程建設指南,具有較強的參考意義。隨后,姜曉東作題為《基于大夏學堂的混合式教學活動:設計與實踐》的報告,詳細介紹他在混合式教學中應用效果較好的闖關式測驗、分享式閱讀、研討式報告、快測試點名、圖片式報告等做法。中國語言文學系徐默凡作題為《基于大夏學堂的評價方式改革——以“語言學概論”和“語言探秘”的為例》的報告,他建議教師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多層次的學習資源,提供及時的測試與反饋,組織學生進行分享式學習,并具體介紹他在兩門混合式課程中采用的過程性評價方式。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吳剛平教授作題為《混合課程的學生評價維度與設計》的報告,他從課程基本要素談起,梳理學習內容、學習評價和教學實施三者分別與學習目標的關系,提出評價是基于證據對目標實現程度的價值判斷和價值改進過程,并結合兩份學生評價的實際案例,闡釋學生評價的維度。復旦大學蔣玉龍教授作題為《全程任務驅動式原位翻轉課堂的大學教學實踐》的報告,介紹他采用的基于在線課程,進行原位翻轉課堂教學的理論、方法、過程與效果。上海交通大學蔣建偉作題為《混合式教學改革教學設計是關鍵》的報告,他指出,一流課程是一流專業建設的基礎,提出混合式教學常見的幾種模式,并總結影響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因素。

課堂教學新技術體驗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教師體驗課堂教學新技術
創新開放日第二類活動是課堂教學新技術體驗,該活動同時面向我校師范生開放,有300多名師范生參加了本次活動。師生可體驗包括嘉課堂、雨課堂、超新、智慧樹、愛課堂、青鹿、奧威亞、睿浩、希沃、曠視等10種支持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新技術、新工具。
本次創新開放日活動是一場教學的“盛宴”,為熱情教學的教師提供思維碰撞、經驗交流的平臺,受到師生一致好評。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本學期圍繞“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入融合”舉辦6個系列共27場研修活動,包括“微課視頻設計與制作藝術提高班”“研討型教室多媒體設備培訓”“大夏學堂在線課程平臺”“混合式教學”“慕課設計與建設”等主題的系列教學工作坊,累計500多人次一線教師資助報名參加研修,有效推進混合式教學,從而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圖文、來源|教務處 編輯|夏崢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