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華東師大主辦,華東師大教務處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課研究》編輯部承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暨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觀摩賽在閔行校區教師之家三樓報告廳舉行。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暨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觀摩賽舉辦
華東師大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宏舟,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新、黨委書記孫健、副院長龔詠梅,哲學系陳衛平教授;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周中之教授;**政治學院孫力教授出席研討會。來自華東師范大學、新疆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蘭州城市學院、貴陽學院、東華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公安學院等12所高校的約70名教師參會。
開幕式由孫健主持。華東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新和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羅會德分別致辭。王建新指出,此次教學觀摩賽旨在切磋交流,以取長補短,通過研討交流,提高思政課的質量,推動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建設。羅會德表示各位參賽老師都是經過層層選撥而來的,擔負著一定的責任感與使命,希望各位老師賽出好成績,賽出真水平。
此次會議設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觀摩賽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兩大環節,分為上下午兩場。教學觀摩賽分為三組,分別進行展示,由陳衛平教授、周中之教授和孫力教授擔任評委。
第一組教學觀摩賽選手進行展示
第一組教學觀摩賽由貴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周術槐主持。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肖志遠講授的題目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他以問題鏈的形式導入,詳細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時代背景以及何以誕生的可能性。貴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崔道文圍繞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改革、如何進行供給側改革、怎么進行供給側改革對深化結構供給側改革進行了深度解讀。貴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雷丹從我國憲法的形成發展、地位以及基本原則三個方面,結合時政熱點和板書,講述了我們要堅持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蘭州城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娜以“執青春之筆,繪幸福人生”為主題,從什么是幸福、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新時代的幸福觀三個方面講述了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樹立家國情懷、勇擔社會責任、關注個人成長的幸福觀。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瑞軍講授的題目是“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他指出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促進了共產主義建設,推動了社會進步。但同樣資本主義也身患頑疾,必然走向滅亡。今天我們應該理性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走好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組教學觀摩賽選手進行展示
第二組教學觀摩賽由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賀瑞主持。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何蘭萍以“理性看待中美經貿摩擦,堅定‘四個自信’”為主題,講述了面對當前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摩擦,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和角色觀,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海音樂學院李敏以文化自信切入,系統地闡釋了文化的內涵、文化何以強國以及如何強國的問題。上海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旭光以“法治的內涵”為題,從何為法治、西方的法治觀以及中國古代的法治觀三個方面展開講述,他指出,法治是一個具有可操作性、價值性的概念,它既是一種理想目標,也是一種現實化的客觀運動。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張士引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內涵”為題,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兩個維度對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內涵進行了解讀。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施曉瑋講授的題目是“走近馬克思”,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了馬克思的一生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指出馬克思是偉大的思想家。
第三組教學觀摩賽選手進行展示
第三組教學觀摩賽由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建華主持。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杰以“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題,通過尋源五四、體驗五四、感悟五四三個環節講述了五四運動之于青年、革命、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陳育君以生活中的“霸座”現象切入,隨后圍繞法律制定、法律執行、法律適用及法律遵守四個環節,并貫穿以現實生活中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法律的運行過程。她指出,只有通過這四個環節,才能使法律切實成為維持社會秩序的規則。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婷婷以“新文化運動”為主題,對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意義進行了講解。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欣以曾風靡一時的“AI換臉技術”為例,對“AI換臉技術”進行分析,以此貫穿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講解。

周中之教授作點評
教學觀摩比賽結束后,三位評委老師對參賽老師的表現進行了點評。周中之教授首先對參賽的青年教師們進行了肯定,他指出,現在的青年教師與以往相比,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教學特色更加凸顯。同時,周中之也對青年教師們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把教材體系轉變為教學體系,不要機械地把教材內容搬上教學課堂,而應對教材內容進行頂層設計,將教學中的特色集中展示出來。二是在講課當中要處理好案例的使用問題,典型的案例講解比理論的推演更容易讓人接受。三是思想理論要新,既要突出思政課的學科性,也要把握好思政課的方向。

陳衛平教授作點評
陳衛平教授針對此次教學觀摩賽,提出了三個點贊:一是守陣創新,守好了思政課的陣地;二是充滿了時代氣息,把一些潮流案例引入了課堂,更具吸引力;三是體現出了學校學院的特色。他同時提出了兩個期望,一是思政課老師要加強自身的理論功底,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二是思政課要體現出課堂講授的特點,要與寫文章搞科研區分開來。

孫力教授作點評
孫力教授同樣也對青年教師們的講課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指出存在的一些不足,有些老師對中國的傳統知識、中國的文化底蘊以及中國的歷史的認知是比較缺乏的,講課過程中的一些知識點是不準確的。作為一名思政課老師,要加強自身的理論水平,在講授的過程中強化學理深度,用理論去征服人、吸引人。最后,孫力提出,講授思政課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三個“不”——不能用語錄代替論證,不能用舉例代替說理,不能以抒情代替邏輯。

我校教務處副處長譚紅巖宣布教學觀摩賽獲獎名單
最后,由我校教務處副處長譚紅巖宣布此次教學觀摩賽的獲獎名單。最終評出特等獎一名,一等獎三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四名,優秀獎三名。周中之教授、陳衛平教授、孫力教授一同為獲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當天下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舉行。研討會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龔詠梅主持。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舉行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閆方潔副教授圍繞使命、理論、方法及對象四個關鍵詞展開,分享了她在教學工作和比賽中的心得感悟。首先,她指出,作為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應有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講好思政課不能僅僅依靠一些外部的獎勵、激勵,更重要的是教師發自內心的一種責任和使命感。思政課教師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所講的每一節課、每一句話都會對學生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因此,思政課教師應時刻具有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幫助學生解疑答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次,只有對理論做到真信真懂,才能夠把理講清、講透。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要從理論出發,通過梳理理論的基本脈絡,做到以理服人。講清楚一個問題,從自己弄懂到寫出來讓別人看懂,再到講出來讓別人聽懂,再到講出來讓有偏見的人信服,每一步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所以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夯實自己的理論功底,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庫”。再次,方法也很重要。這里的方法其實是一種形式,而形式更深層次地體現為一種邏輯的結構,是一種將所有材料建構起來的框架。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理論轉化為課堂的教學內容,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再到引發大家的思考,上升到情感的共鳴、價值的認同,這就是課堂的邏輯。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堂邏輯的建構,要將講課的邏輯與科研的邏輯區分開來。最后,思政課教師要有對象意識,即授課對象是誰。思政課教師一定要關注教學對象的變化,尤其是新時代的學生,他們的政治意識、青年文化、自身素養與以往的學生相比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思政課教師作為與學生直接進行對話的對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要學會敏感地捕捉學生的政治意識、思想動態,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閆方潔副教授分享教學工作心得感悟
隨后,四位老師進行主題發言。來自貴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周術槐講道,在當前的思政課建設中要注重三個問題。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思政課重要性的認識。思政課在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兩張皮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的問題。思政課的建設不僅僅是思政課教師的事,還需要學校對其的大力支持。二是進一步明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F在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數量不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顯得尤為迫切。三是進一步深化思政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傳統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理念、教育目標、人才培養的要求,思政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要堅持統籌兼顧的方法論原則,推動實現教學起點與對象特點的統一。

貴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周術槐作主題發言

蘭州城市學院孫翔作主題發言
蘭州城市學院孫翔主要對蘭州城市學院在思政課方面進行的改革進行了介紹。一是模塊化專題教學,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通過模塊教學,既遵循了課程的統一要求,同時又可以充分發揮老師的優勢,在專題教學中融入自己的特色。二是分層分類教學。由于學校專業的特殊性,針對不同的專業,教學內容、方法以及考核方法進行了不同的設置。同時在教學方法上,實行線上線下的聯合教學,使課堂講授與平臺互動融為一體。

新疆師范大學徐國松作主題發言
新疆師范大學徐國松主要圍繞如何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問題,對馬原教研室探索實行的專題化教學模式進行了介紹。專題化教學把教材內容分為了六個專題,旨在實現學科體系與教材體系的有機統一、科學無神論的一般教育與新疆地區的特色教育的有機統一、知識的傳授、思維方法的訓練和價值意義的呈現的有機統一、本體論的分析、價值論的分析以及唯物論的分析的有機統一,試圖確立說理的意識、話語權的意識、鑄魂的意識和問題意識。

內蒙古師范大學張瑞軍作主題發言
內蒙古師范大學張瑞軍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圍繞內蒙古師范大學的一些做法,重新解讀了“六個要”的內涵。一是政治要強,關鍵在信仰。信馬言馬,研馬愛馬,政治信仰是思政課教師備課講課的首要前提。二是情懷要深,關鍵在抱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陣地的筑基者,思政課教師應具有一種大情懷、大抱負。三是思維要新,關鍵在方法,針對不同的學院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切實提高教育實效。四是視野要廣,關鍵在格局。思政課教師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需要擴大眼界。五是自律要嚴,關鍵在警戒心。六是人格要正,關鍵在自己。“六要”是悟道修道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傳道和弘道,而傳道和弘道關鍵就在自覺。思政課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只有做到學術自覺、學科自覺,才能成為忠實的馬克思主義傳道者、布道者。


自由交流環節
在自由交流環節,各位老師圍繞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方法的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交流。周中之教授針對青年教師們教學中如何把握教學內容“量”的困惑,指出不管是講授哪一門思政課,都應堅守一條底線,抓住一條主線,堅守思政課的方向,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最后,孫健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此次研討會的舉辦,為從事思政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增進了與各個兄弟院校的友誼。

教學觀摩賽全體參與人員合影
圖|田波瀾 吳萬本 張漢宸 文|張鴻燕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劉露霞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