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記初心·擔使命:新老教師共話‘師者之道’”座談會在辦公樓小禮堂舉行。校黨委書記童世駿,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梅兵,人事處處長兼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施國躍,入職30年、20年教師代表,青年教師、新入職教師代表及部分院系負責人出席本次會議。會議由梅兵主持。

“記初心·擔使命:新老教師共話‘師者之道’”座談會舉行
與會教師先集中觀看了視頻《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教師在一起》。梅兵指出,在我國第35個教師節之際,學校剛剛啟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背景下,老中青三代教師一起學習習總書記對教師、教育工作的指示,暢談“師者”的初心與使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梅兵主持會議并講話
與會教師均表示,看到習總書記與人民教師在一起,內心深受感動和鼓舞,深切感受到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師的重視和關懷,一定要以先進教師為榜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教師工作的重要論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增強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責任感,愛崗敬業,爭做“四有”好老師。
之后,參會教師圍繞“不忘師者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的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參會教師圍繞“不忘師者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的主題進行交流探討
入職30年的朱瑞良老師在發言中分享了他的從教感悟,他認為華東師大作為一所以培養一流教師為使命的一流大學,首要使命就是培養“四有”好教師。做一名好的老師一要選好定位,將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相結合;二要學會忍耐、堅持;三要懂得與學生溝通;四要感恩與知足。
2019年度上海市育才獎獲得者、入職20年的馮學鋼老師表示,年輕教師要學會拒絕誘惑,既要做學校發展的參與者與實踐者,更要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對學生做到終身關懷。
體育與健康學院黨委書記、入職20周年的汪曉贊老師說,教師是她小時候的夢想。對她而言,教師不僅是職業,更是事業。師生關系不僅是師教生,也是生教生、生教師的過程。
入職20周年的趙振杰老師勉勵新進教師要始終學習如何做好一名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踏踏實實、打好基礎,將個人研究與學校發展相統一。
2019年度上海市育才獎獲得者、我校首批“立德樹人”教師團隊負責人劉一清老師表達了他培養100個優秀電子類工程師的心愿。他通過“精英班”模式的探索,認為培養學生首先要對接國家需求,為國家培養好急缺人才;其次要考慮學生需求,幫助學生培養長遠的理想、健全的人格和強健的體魄。
2019年度上海市育才獎獲得者、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李愷分享了自己受到的好老師的影響。她認為有理想信念是實現中國夢、人生夢的前提條件,教師要將世界觀、人生觀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做到寬嚴相濟。同時,要加強自身學習,用科研反哺教學,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青年教師代表分享入職以來的成長經歷
青年教師代表楊海波、余柏蒗、范勁、吳幸也分別分享了自己入職華東師大以來的成長經歷,感恩學校的培養,并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何謂“熱愛教育的定力”與“淡泊名利的堅守”。

2019年新進教師代表分享作為“新”老師的感想與體會
2019年新進教師代表也分享了作為一名“新”老師的感想與體會,表示要向優秀教師學習,扎根華東師大,堅守“立德樹人”的教師本色,爭取為學校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校黨委書記童世駿作總結講話
校黨委書記童世駿在總結講話中,向與會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并感謝他們為學校事業付出的辛勤勞動,感謝他們對學校工作提出的寶貴意見。作為一名教齡35年的老教師,童世駿與參加座談會的同事們分享了他對“華東師大教師”身份的幾點理解。第一,在華東師大工作,不僅要把追求卓越作為自己的權利,而且要把追求卓越當做自己義務;對于初入校門的年輕同志來說,明確這一點尤其重要。第二,在華東師大工作,我們繼承的是兩個傳統而不是一個傳統—我們不僅要追求“智慧的創獲、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會的發展”的大學理想,而且要恪守“求實創造、為人師表”的校訓規范。童世駿強調,把這兩種傳統結合起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解決研究型大學的教師們通常都會碰到的一些關系問題,如教學與科研、育人與育才、求知與致用、個人與集體、指標與目標,等等。第三,在華東師大工作,既要注重細節,也要注重挑戰,因為要了解一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從他對平時工作的細節和關鍵時刻的挑戰有什么態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童世駿希望大家為學校工作多找問題、多提建議,齊心協力以主人公態度把學校建設得更好。
圖|李振東 符哲琦 文、來源|教師工作部 編輯|張晶晶 編審|郭文君